在航天精工天津分公司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以技术+技能“跨界”组合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综合性团队,他们在党旗的感召下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屡创佳绩。天津分公司某连续温镦成形党员突击队,聚焦重点型号配套和生产交付能力提升,开展以“少、无切削”制造为主要目标的创新探索,趟出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在成形工艺方面,开创了航空航天用高端紧固件制造技术“新高地”,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小单位能出大经验”。

一心逐梦,护航“百万无一失”
每个航天人都胸怀一个航天梦,对于他们来说,践梦的路径就是以“百万无一失”的小小螺钉高质量地服务型号配套任务。2020年在该党员突击队成立之初,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洁调研航天精工强调,紧固件虽小,但被广泛、大量地配套于各类航空航天重点型号产品上,唯有做到“百万无一失”才能确保国家国防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在来到车间时,袁洁党组书记走到突击队前嘱咐道“一定要以‘零缺陷’的产品保障‘百万无一失’!”。从此,这句话便成为突击队的座右铭,在工作中他们不放过每一次可能出错的情况。
为提高新研产品质量稳定性,他们在第一批产品送检前,都要自行开展“小三批”检验,也就是从中抽取5000-15000件样本,人工逐件进行质量和性能验证,排查问题,提升工艺设计,在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后才交送检验。为了把质量和供应链风险控制到最低,队员们决定根据工程化应用实际需要自主进行模具设计,将模具厂技术专家请到公司来,从尺寸、涂层等多方面大胆论证、精准对接并付诸实践。针对某合金芯杆产品精度高的特点,为了将产品误差控制在0.03mm范围内,队员从控制模具精度着手推进工艺优化,前后设计、验证了10余类工艺方案,进行50余次细节参数调整,最终确保了产品尺寸规格……精于质量、敢于较真,几年来突击队始终保持产品交付合格率100%的良好成绩,以扎实的行动践行“百万无一失”的承诺。
两年砥砺,勇担行业“领头雁”
该党员突击队开展的连续温镦成形工艺技术研究是落实航天精工“三个转变”发展思路,推动国内紧固件加工自动化水平和能力提升,发挥行业“领头雁”作用的重要举措。该技术在缩短交付周期、提高产品一致性和降低原材料使用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在当前行业背景下具有较大探索空间。但与之相伴的是各种不确定性,由于国内该技术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经验记载十分不充分,研制前景也是未知,队员只能边摸索边前进。
项目刚刚起步的一段时期,是最难熬的阶段。技能骨干林磊回忆:“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在研制过程中,大家随着一颗颗螺母的镦出,情绪时而兴奋时而低落。面对屡次失败和有些同事的不看好,我们曾经自我怀疑过,但最后在相互鼓励下挺了过来,这小小零件练就了我们‘打不倒’的韧劲和爱钻‘牛角尖’的拧劲”。“每一次失败都是推动我离成功更进一步的垫脚石”,队长单垄垄经常鼓励大家,他带领队员一轮轮进行试验论证、一次次深入设备中了解机理调整图纸参数、一遍遍与供应商对接修改模具设计,其间经历了模具断裂、设备停转、排气槽堵塞、产品碰撞等不计其数的失败,及队员之间无数次面红耳赤的争论,经历近半年的迭代试验,终于成功镦制出第一个型号产品,实现从“0”到“1”的突破,也为后续其他类产品成形技术研究摸清方向。
在其后两年多时间里,队员们将大把的时间花在与产品的“交流”上。项目负责人吴琳琅妻子在外地工作,他一人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面对繁重的攻关任务和公司严峻的生产交付压力,他毅然决然选择了以工作为重,两年来基本每个工作日都是“711”的作息,就连节假日也很少能有与女儿看一场电影的时间,工作和家庭的操劳,使他早生白发。年轻技术员吴昂两年只回过一次老家,父母想念儿子了只能提着他最爱吃的特产从山西远道赶来……突击队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在成形技术研究和工程化推广方面取得突飞猛进成果,突破了10余项关键技术,为航天精工创新发展和产能提升提供了引擎支撑,同时有效促进了国内基础工艺研究发展。
四项机制,创新创效“搭舞台”
2020年11月,该突击队获评为集团公司级党员突击队。接过袁洁党组书记亲手授予的突击队大旗,队长单垄垄无比兴奋和激动,在返回天津的高铁上,他头脑中反复思考一组问题:接下来突击队的道路该如何走下去?怎样才能扛好这面“突击队大旗”,在天津分公司发挥先锋表率作用,带动更多党员突击队不断进步?……如果说受旗是一份荣誉,那么扛旗则是一种使命和担当。回到岗位上,单垄垄便立刻组织开展了一场关于加强党员突击队建设大讨论,聚焦自身建设、辐射引领和创新发展,突击队员展开头脑风暴,研究确定了“党建+研发”双目标,形成四项工作机制,即每月进行一次总结提升、每季度开展一次主题活动、每年参加一次成果推介会、形成一套工作方案。
两年来,突击队瞄准前沿技术和技术提升开展专题研讨活动10余次,针对团队建设和理论提升每月开展一次党日活动,在多种场合开展经验交流,注重在分享中共同提升。他们成立了“劳模工作室”,针对创新项目进行实践探索。落实“导师带徒”工作机制,在技术、技能方向结成2对师徒并签订师徒协议,促使新成员在2年间快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其中一位成员还担任Y(young)类项目负责人。为了打破认知壁垒,使创新的脚步走得更快些,突击队瞄准高校在理论研究和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与天津理工大学成立“成形技术联合创新实验室”,计划通过该平台产生“1+1>2”的效应,在行业引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以“四项机制”为牵引,该党员突击队以仅有8个人的团队在创新创效实践和队伍成长方面取得多项成绩:突击队1项技术研究荣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工装研究获集团公司首届工装大赛优秀工装,突击队所属创新工作室获批航天精工青年创新工作室;突击队员荣获天津市国防工业系统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共青团员,航天精工十三五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个人、劳动模范、青年创新型拔尖后备人才等称号。
一个突击队就是一杆冲锋枪,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某连续温镦成形党员突击队以突击队建设为主线,有效发挥了创新创效的积极力量,队员们以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和埋头苦干的钻研精神引领和感染着周边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积创新进取、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点亮航天报国之梦。